我们把苹果 HomePod(第二代) 通过我们严格的DXOMARK音箱测试基准。在这篇评论中,我们将分析它在各种测试和几种常见的使用情况下的音频播放表现。
主要规格包括:
- 无线协议: AirPlay
- 有线连接: 无
- 长度:16.8厘米,宽度:14.2厘米,高度:14.2厘米
- 重量:2300克
- 扬声器: 4英寸高振幅低音扬声器,5个喇叭高音扬声器阵列,每个高音扬声
- 有自己的钕磁铁
测试条件:
- 用iPhone WSPK测试
使用的通信协议: AirPlay

优点
- 如广告中所说,360°的声音呈现
- 强劲的低音
- 非常一致的音量档位分布
不足
- 高音不稳定且很强势,中音很弱
- 力度性能差
- 除了360°的指向性,在空间表现方面乏善可陈
苹果的第二代HomePod与上一代产品相比,改进很少。这款音箱有强大的低音和一致的360°声音演绎,但在许多其他测试类别中却表现不佳。例如,高音听起来咄咄逼人,整体音调平衡还有待改进,中音非常弱。力度性能也很差,我们的专家特别注意到缺乏冲击力。
请试听该音箱与其竞争对手之间的音效差异:
各项测试分数说明
关于DXOMARK 音箱测试:在进行音箱评分和分析时,我们的工程师在受控的实验室条件下执行各种客观测试,并对20多个小时的样本进行感知评鉴。本文旨在彰显最重要的测试结果。(更多关于关于音箱测试基准的细节, 请点击此处。) 另请注意,我们仅使用音箱的内置硬件评鉴播放性能。以下部分包含了我们在DXOMARK实验室进行的详尽测试和分析的主要内容。详细的性能评估报告可根据要求提供。如有需要, 请与我们联系。
音色
Apple HomePod (2nd Gen)
152
音色的测试旨在评测音箱在可听音域内再现声音的性能,同时考虑低音、中音、高音、音调平衡和音量依赖度等属性。
HomePod(第二代)的音色表现与第一代机型接近。虽然低音和高音被强烈地呈现出来,但明显非常缺乏中音。高音在标称音量下特别突出,但由于大量的共振,在大多数使用情况下,特别是在音乐内容方面,听起来略有侵略性,几乎是刺耳的。当看电影或听播客时,激进的高音转化为咝咝声和刺耳的声音。高音在合适的内容中听起来很明亮,但在我们的测试中,听起来并不丰富。
这些感知上的观察被客观测量所证实,后者显示有共振和缺口。中音可以被描述为缺乏活力,听起来很空洞。我们的测量结果显示在500Hz和1500Hz之间缺乏信息,但在中频上部也有明显的谐振。这可能是由于缺乏一个专门的中频扬声器。
低音很强,有很深的低音频扩展。要求特别高的内容会使低音听起来很 “假”,但在大多数使用情况下,听起来并不夸张。高层低音也略显不足,在一些使用情况下缺乏信息,例如看电影。第二代HomePod在混响室声学中表现相对较好,这要归功于其自适应均衡。在这种情况下,低音并没有变得粗野,但 “假低音 “效果和低音失真在更大的音量下变得越来越有干扰性。另一方面,高音共鸣随着音量的增加而减少,使其不那么咄咄逼人。然而,中音仍然缺乏活力,即使在最大音量的情况下,中音上部也有一个尖锐的共鸣。
音调平衡在所有角度上都是相同的,从而实现了360°的全面演绎。
力度
Apple HomePod (2nd Gen)
137
我们的力度测试旨在测量音箱再现声源的能量水平的能力。我们考虑的要素包括起音、低音精度和冲击力。
力度不是HomePod的优势之一。在所有的音量水平上,起音的呈现都很差,听起来要么是破碎的,要么太圆润。 音箱也缺乏低音的精确性,当低音被 “人工 “呈现时,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。 HomePod听起来并无嗡嗡声,但低音很模糊,而且受到失真和压缩的影响,特别是在较高的音量上。冲击力也不强,低中音和高低音都缺乏能量。
空间感
Apple HomePod (2nd Gen)
111
我们的空间感测试会评估音箱在各个方向上再现立体声的能力,同时考虑到定位能力、平衡感、广度与距离和方向性。请注意,单声道音箱和不能产生明显的立体声效果的音箱的广度均为0。
在我们的测试中,HomePod(第二代)几乎有完美的全向性,在所有听觉角度都能提供一致的性能。这带来了良好的方向感得分,而且音箱能够在不同地点提供一致的结果。然而,缺乏立体感(以及因此的宽广度)显然是取舍后的选择,而且官方网站上的宣传也强调沉浸感。单个声源的可定位性也不是很好。此外,薄弱的中频和不一致的高音对人声内容无法进行真实的距离呈现。声音听起来既太远(缺乏中音),又太近(咝咝声)。因此,HomePod不仅未能提供营销中所承诺的沉浸式体验,而且在其他空间相关方面也无法说服我们的专家。
音量
Apple HomePod (2nd Gen)
141
我们的音量测试既可测量音箱能够产生的最大响度,也可以根据用户输入来衡量音量增加和减少的平顺程度。
在最大音量设置下的响度方面,HomePod(第二代)的表现略显不足,但比第一代型号有所改进。然而,它在响度方面的不足,在音量一致性方面得到了弥补,这要归功于非常平滑的音量档位曲线
Here are a few sound pressure levels (SPL) we measured when playing our sample recordings of hip-hop and classical music at maximum volume:
Correlated Pink Noise | Uncorrelated Pink Noise | Hip-Hop | Classical | Latin | Asian Pop | |
Apple HomePod (2nd Gen) | 79.8 dBA | 77.8 dBA | 78.4 dBA | 71.8 dBA | 79.5 dBA | 74.1 dBA |
Harman Kardon Citation 200 | 86 dBA | 85.5 dBA | 83.1 dBA | 80.2 dBA | 84.1 dBA | 77.9 dBA |
Sonos One | 85.6 dBA | 83.7 dBA | 79.5 dBA | 75.5 dBA | 81.8 dBA | 74.4 dBA |
Apple HomePod (2nd Gen)
我们的音损测试可测量播放时源音频失真的程度,以及诸如噪声、抽吸效应和削波之类的其他音损。失真和其他音损可能是由于声音处理和音箱质量引起的。
对不需要的音损的总体处理为平均水平。客观测量显示有略微的失真。而音箱的感知评估中则出现了低音失真和高音共振,以及在较高音量下的一些抽吸效应。